徽艺坊铁画——中国铁画领先品牌 旗下网站:芜湖铁画网 | 铁画商城 | 淘宝店旗舰店
徽艺坊热线:400-660-8834
芜湖徽艺坊铁画  
传承三百年铁画锻制技艺
铁画艺术品设计、高端定制先行者
 
徽艺坊铁画艺术
资讯中心 / NEWS
徽艺坊动态
铁画研究
行业资讯
民间文化

 

最新案例 /CASE
  • 徽艺坊私人定制创意铁画礼品《莲(图)
  • 山水装饰周年庆暨TOP20高峰论坛特(图)
  • 常州青山能源办公室背景墙装饰铁(图)
  • 户外文化墙工业革命系列大型铁画(图)
  • 大型玻璃背景墙装饰铁画 滁州恒昌(图)
  • 安徽武警部队战友入伍三十周年聚(图)
  • 档案馆订制的大厅双面屏风铁字书(图)
  • 奇瑞汽车订制的瑞虎5图案铁画作为(图)
  •  
    资讯推荐 / NEWS
  • 歙砚刀法浅谈(文/何彬)
  • 关于举办安徽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精品博
  • 全国首家铁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—
  • 芜湖铁画梦之队 一起追溯芜湖的历史与
  • 徽艺坊铁画魏民春河北美院参加泥(图)
  • 北欧风 徽艺坊铁画装饰画系列(图)
  • 千言万语 徽艺坊铁画摆台系列(图)
  • 轻松宁静 徽艺坊铁画瓷盘系列(图)
  •  
     

    全国服务热线:
    400-660-8834

     
   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民间文化 >> 浏览文章
     

    秧歌戏(隆尧秧歌戏、定州秧歌戏、朔州秧歌戏、繁峙秧歌戏)

    来源:www.huiyifang.com | 编辑:徽艺坊铁画 | 发布时间:2016-06-05
    内容导读: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,主要分布于山西、河北、陕西及内蒙古、山东等地。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,后与民间舞蹈、杂技、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,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,逐步形成戏曲形式。
    秧歌戏(隆尧秧歌戏、定州秧歌戏、朔州秧歌戏、繁峙秧歌戏)
    时间: 二OO六年 类别: 传统戏剧
    地区: 河北省,山西省 编号: Ⅳ-70

     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,主要分布于山西、河北、陕西及内蒙古、山东等地。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,后与民间舞蹈、杂技、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,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,逐步形成戏曲形式。清代中叶,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,山西、河北、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、音乐和表演艺术,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,向地方大戏演变。
     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,如山西的祁(县)太(谷)秧歌、朔县秧歌、繁峙秧歌、襄(垣)武(乡)秧歌,河北的定县秧歌、隆尧秧歌、蔚县秧歌,陕西的韩城秧歌、陕北秧歌等。这些秧歌有的以唱民歌小曲为主,如祁太秧歌、韩城秧歌、陕北秧歌;有的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,如朔县秧歌、繁峙秧歌、蔚县秧歌,其主要唱腔和板式多来自梆子腔,板式有头性(慢板)、二性、三性、介板、散板及滚白等,其中的民歌小曲统称“训调”,包括【四平训】、【苦相思训】、【高字训】、【下山训】、【跌落金钱训】、【推门训】等,演唱时采用板胡、笛子、三弦等伴奏,俗称“梆扭子”;有的属于板式变化,如定县秧歌、隆尧秧歌,唱腔板式分慢板、二性(二六)、快板、散板、导板等,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,大都不用管弦,只用锣鼓伴奏,因此又叫“干板秧歌”。
     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,小戏俗称“耍耍戏”,包括《王小赶脚》、《借》、《拐磨子》、《绣花灯》、《做小衫衫》、《天齐庙》、《小姑贤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吕蒙正赶斋》等,大戏包括《花亭会》、《九件衣》、《芦花》、《日月图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老少换妻》、《梁山伯下山》、《李达闹店》、《顶灯》、《泥窑》、《乌玉带》、《姜郎休妻》、《芦林相会》、《安安送米》等。秧歌戏脚色原只有小丑、小旦、小生“三小门”,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、花脸、青衣“三大门”。其音乐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点,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,表演也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。
      秧歌戏形式比较灵活、自由,长于表现现实生活。抗日战争时期,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,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、表演、装扮,编演了《兄妹开荒》、《夫妻识字》、《牛永贵负伤》等表现群众参加生产、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。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——新歌剧,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,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,朔县秧歌、繁峙秧歌、定县秧歌、隆尧秧歌等都建立了专业剧团。 
      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,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,山西的繁峙、襄垣,河北的蔚县等地成立了专业秧歌剧团,演员经过正规化的训练,演唱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但进入新时期以后,作为民间小戏剧种的秧歌戏不仅面临与大剧种的激烈竞争,而且受到现代流行歌舞的挤压,演出活动越来越少,不少秧歌剧种濒临消亡,急需社会各界加以关注和扶持。

    秧歌戏•隆尧秧歌戏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河北省隆尧县

      隆尧县位于河北省南部,地处太行山东麓。境内有《史记》所记载的尧山、宣务山等。
      隆尧秧歌是由古代当地劳动人民在插秧、收获、劳作时的稻歌发展变化而来的。隆尧秧歌诞生于明末清初,形成组班登台巡演于嘉庆年间,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,是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。
      根据表演特点和地域的不同,隆尧秧歌又分为南北中三路。隆尧秧歌的主要特点,一是表演舞台性,行当齐全,唱念做打完善,不同于民艺舞蹈扭秧歌。二是地域乡土性,表演风格饱含乡土气息。三是剧目丰富,据统计达二百余出。四是语言通俗,唱词道白朴实生动,口语民风浓,唱腔简单明快。五是伴奏简易,徒歌干唱,前期只有武场,以鼓锣镲梆为主。后期增添弦笙笛等文场乐器。
      隆尧秧歌唱腔古朴,无丝竹相配。研究、发掘隆尧秧歌对于研究河北乃至中国戏曲史具有重要的价值。发掘、抢救、保护和发展隆尧秧歌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,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。
      目前,当地为保护这一珍贵剧种进行了不懈努力,但隆尧秧歌演员队伍日益老化,观众群体非常窄小,发展已陷入低谷,急需抢救保护。

    秧歌戏•定州秧歌戏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河北省定州市

      定州秧歌又名定县大秧歌,是流行在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,因发源地在定州而得名。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,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。
      定州秧歌在语言、唱腔、调式、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。戏文浅显易懂,明白如话,有大量方言俚语,生活气息浓厚;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,演唱是用本嗓、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。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,没固定调门,演员随意起调,加上管弦乐伴奏后,调值为D调。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。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,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;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,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,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(即大锣腔)的形式;定州秧歌剧目丰富,涉域广泛,包括爱情类、节孝类、公案类、滑稽类等,琳琅满目。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《定县秧歌选》,收入了剧目近百个。
      定州秧歌的唱腔独特,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,成为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。目前,定州秧歌发展日渐式微,抢救、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。

    秧歌戏•朔州秧歌戏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山西省朔州市

      朔州秧歌是融武术、舞蹈、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,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内蒙古南部的集宁、呼市、包头及河套一带,另河北张家口及陕西靠近山西的市县也有存在。早期为广场、街头的秧歌舞队表演的朔州秧歌历史悠久,在宋代加入了武术成分,清代后期又加入故事内容,现在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动于民间。
      以舞蹈为主的秧歌称为“踢鼓子秧歌”,主要是在节庆和贺生日、祝寿、拜女婿、应邀还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。全部演出人员为108人,但也有30或50的。男角称“踢鼓子”,女角称“拉花”,男女成对表演。演员多扮成《水浒》、《西游记》中的人物,表演粗犷奔放。表演过程有入户拜年、广场表演、进院祝拜、坐灯官、压街镇邪、烧香祭风、灯场游园、旋旺火、接下程等一系列程式。表演分子、小场子和过街场,各有自己的表演形式。以演戏为主的秧歌称为“大秧歌”。大秧歌唱腔集中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,借鉴了其他戏曲的唱腔结构和曲调,形成了独特的板腔与曲牌的“综合体”。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。
      朔州秧歌长期在当地流行,并演变为不同的艺术形式,为研究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、流传以及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。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受表演的时限性影响,朔州秧歌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,渐渐走向濒危境地,抢救保护工作时不我待。

    秧歌戏•繁峙秧歌戏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山西省繁峙县

      繁峙县因寺庙多而得名,位于山西省东北部,属忻州市。繁峙秧歌戏流行于繁峙县及周边地域。
      “秧歌”曲调于明万历年间传入繁峙的奋地和白马石一带(今属应县),当时只是一种在街头跑摊子演唱的广场艺术,群众称之为“玩艺儿”,又依地名称其为“奋地秧歌”。清代道光年间,民间艺人张信、张代把各地流行的秧歌曲调、器乐曲牌收集起来加以改进,并吸取了其他剧种的唱腔融合于“秧歌”之中,移植了其他剧种的剧目将其搬上舞台演出,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,并流传至今。1956年10月1日,繁峙县政府把流散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,正式成立了繁峙秧歌剧团。
      繁峙秧歌戏的剧目有86个,经常上演的七十多个,其中有早期的民间小戏,又有逐渐发展的连本大戏。繁峙秧歌唱腔结构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,其中板腔体的基本板式有10种,曲牌体的“训调”有17种,另外还有若干个小调,器乐曲牌75个。
      繁峙秧歌戏是由民间舞蹈演变成为戏曲的,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。尤其它的唱腔融汇了多种类型戏曲唱腔的形式,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
    张福
       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51.02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-朔州市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 朔州秧歌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张润来
       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32.10.28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-忻州市-繁峙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 繁峙秧歌戏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任森奎
       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32.07.23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-长治市-武乡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 武乡秧歌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苗根生
       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21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-晋中市-祁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 祁太秧歌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白美云
       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63.10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-晋中市-太谷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 祁太秧歌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张占元
       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41.07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河北省定州市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(定州秧歌戏)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    张占元
       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41.07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河北省定州市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(定州秧歌戏)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张元业
       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32.02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山西省朔州市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(朔州秧歌戏)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刘巧菊
       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42.09.19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河北省隆尧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(隆尧秧歌戏)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吴年成
       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
    性  别:
    出生日期: 1942.12.30
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: 河北省隆尧县
    项目名称: 秧歌戏(隆尧秧歌戏)
    项目类别: 传统戏剧

    相关阅读:

      没有相关信息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友情链接
     徽艺坊铁画官网 个性定制 特色礼品 户外铁画 大型屏风 高档壁画 铁画研究会 芜湖铁画商城
     
      铁画 | 芜湖铁画 | 安徽特色礼品 | 芜湖铁画厂 | 标签云 | 企业礼品定制 | 大厅壁画定制 | 乔迁开业庆典礼品 | 景观雕塑定制
    铁画屏风定制 | 版权所有 2007-2016 皖ICP备12018471号-3
    芜湖徽艺坊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:400-660-8834
    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九华中路小九华商业街2号楼一层